俄罗斯女排
俄罗斯女排的前身是还未解体时的苏联队,她们与当时的中国、古巴、美国并称当时世界女子排坛的四支超级强队。
上世纪80年代,这支球队迎来辉煌的顶峰,相继在80和88年奥运会夺得冠军。进入90年代,以原苏联队为班底的俄罗斯女排继续保持了原来高举高打的技术特色,并顺利完成了新老球员过渡,90年代后期随着瓦西里弗斯卡娅等明星球员的涌现,在主教练卡尔波里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2000年后,这支球队再次完成了球队的新老交替,瓦西里弗斯卡娅等一批老队员相继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以古丁娜等球员为核心的全新阵容,在保持网上高度的同时,卡尔波里逐渐引进了亚洲球队快速多变的打法。
发挥不稳定是这支球队的痼疾,在2003年欧洲女排锦标赛中,他们意外败给了此前默默无名的波兰队,从而丧失了参加年底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决赛的机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俄罗斯女排与中国女排在决赛中大战五局,最终获得亚军。
奥运会后,传奇教练卡尔波里退休,2005年3月5日,意大利人卡帕拉成为新一届俄罗斯女排的主教练。
2006年世界锦标赛上,俄罗斯女排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半决赛中3-0横扫意大利队,随后又在决赛中战胜了一场未败的巴西队获得冠军。
可是由于在欧锦赛中仅获得第三名,无缘07年女排世界杯,然而,随着阿塔莫诺娃等老将奥运会前复出,俄罗斯女排的实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从人员配备上看,主攻线由重新归队的老将阿塔莫洛娃辅以正值当打之年的加莫娃,这一组合堪称世界最强组合。副攻线由身高2.02米的梅尔库洛娃配上三号位快球见长的阿里莫娃,两人二三号位技术互补,搭配更趋合理。接应位置毫无疑问是由老将索科洛娃担纲,索科洛娃的全面技术将是俄罗斯女排各个环节串联的重要保障。世界强队中,对二传要求最低的就是俄罗斯队,因为她们有很好的攻守,打调整球的能力突出。不过,卡帕拉拉还是希望利用老将申申妮娜和阿库洛娃的战术组织让俄罗斯队变得更加强大。
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女排在1/4决赛中不敌中国队无缘四强,这也是俄罗斯女排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最差战绩。2009年,库兹尤特金执掌俄罗斯女排教鞭,但是在阿塔莫诺娃、高迪娜等老将淡出国家队后,这支全新的俄罗斯女排将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值得关注。
以下是国际排联公布的俄罗斯女排出征2009年女排大奖赛的大名单:
号码
姓名
生日(日/月/年)
身高(cm)
体重(kg)
扣球高度(cm)
拦网高度(cm)
1
布洛达科娃
8/03/1986
190
80
301
297
2
玛卡洛娃
2/04/1984
194
86
306
302
3
扎丹
6/02/1983
178
70
283
280
4
穆塔扎耶娃
25/08/1981
190
73
309
304
5
帕辛科娃
14/04/1987
190
75
313
305
6
娜乌莫娃
1/02/1990
190
73
305
300
7
萨弗洛诺娃
6/02/1979
190
77
312
305
8
梅尔库洛娃
17/02/1984
202
75
317
308
9
法蒂娃
4/05/1984
190
72
310
303
10
舍多娃
8/01/1985
192
79
305
301
11
加莫娃
17/10/1980
202
80
321
310
C
12
申申妮娜
26/06/1985
181
62
291
289
13
斯塔斯耶娃
12/02/1989
185
68
294
290
L
14
卡贝绍娃
5/08/1986
172
61
298
290
15
科舍列娃
23/12/1988
191
67
315
305
16
萨金娜
19/02/1986
188
71
297
292
17
斯切尔班
6/09/1989
185
71
298
294
18
斯塔罗杜波娃
19/10/1984
176
65
301
292
19
卢萨科娃
23/10/1988
188
72
310
305
C=队长 L=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