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Details

Home世界杯集锦视频建立了西夏的党项人,被蒙古灭国后,是否被灭族?还有后裔吗?

建立了西夏的党项人,被蒙古灭国后,是否被灭族?还有后裔吗?

西夏最盛大的时期,领土涵盖宁夏、甘肃及山西北部,辖区内人口达到三百多万。这里不仅有百万党项人,还有大量汉人、吐蕃人、契丹人、回鹘人等。若从现代的民族概念看,西夏的社会无疑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政权。与宋、辽、金相比,西夏无论在地域还是人口上都显得相对较小,但他们却能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屹立近两百年,尤其是面对蒙古铁骑,竟能坚持二十多年,堪称历史上的一大奇迹。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全民皆兵

游牧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党项族也不例外。几乎每个成年男子都能上阵作战。

2. 善于作战

党项人战斗力极强,他们深知家族团结的重要。族人一人受伤,整个家族都会倾尽全力进行报仇。未报仇之前,不洗脸、不吃肉,誓不罢休。如果战死,尸体就地火化,不做任何停留。

3. 地理优势

西夏所占有的河西走廊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凭借着这个优势,西夏不仅掌控了重要的商业贸易路线,还积累了大量财富。此财富也为西夏与宋朝、辽国之间的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支持。

4. 高度汉化

自唐朝时期起,党项人便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的高度敬仰。唐朝末年,党项族的拓跋思恭曾出兵协助唐朝平定黄巢起义,唐僖宗赐予他国姓“李”,封西平王,体现了党项对唐朝的忠诚。然而,唐朝最终灭亡,党项族仍旧心向往之。宋初,拓跋部首领李彝殷投降北宋,并协助宋朝攻打北汉。西夏建立后,他们以宋朝为榜样,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模仿,甚至重视起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这在游牧民族中是较为罕见的做法。

由于高度汉化,西夏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国家能够支撑长期的战斗。然而,因其国力有限,最终西夏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尽管如此,党项族的后裔并未完全消失。西夏灭国后,党项族的遗民依然生活在故地,甚至在元朝时期,党项族的后代在河西、陇右地区组成了元朝的“唐兀军”,成为“色目人”中的一部分,地位比汉人高很多。

直到1976年,考古学者在甘肃酒泉地区发现了一块铭文,铭文中记录了一家唐兀家族的世袭历史,足以证明西夏人从灭国后便开始使用蒙古姓氏,逐渐与蒙古文化相融合。这一历史现象表明,西夏故地的党项遗民,在元朝的统治下逐渐接受了蒙古化。

一些学者推测,元代以后直至今天,在河西走廊中部及祁连山北部的“裕固族”可能就是由党项、回鹘和蒙古等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群体。西夏灭亡后,部分党项部族投向金国,而另一部分则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原并最终定居。

汉族在民族融合上有着特别强大的能力,党项族的后代也未能例外。至今,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仍可以找到党项族的后裔,尤以河南濮阳地区最为集中。还有一部分党项贵族带领部族南迁,穿越松潘草原,最终定居在四川甘孜州。部分党项人也与吐蕃人融合,最终被藏族同化。在甘孜州的木雅地区,党项人曾建立过一个短暂的地方政权“吴国”,此后,他们与藏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木雅人”——这个民族保留了最多的党项人特征,至今拥有一万多人。

西夏的灭亡对党项族来说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然而,为了生存,党项人通过各种方式依附于不同政权,逐渐与周围的民族融合,最终成为蒙古、藏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组成部分,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世界杯历史_2018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 mcry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